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注册涉海企业约4100家,目前前海正在重点打造现代海洋经济集聚区,培育“船公司+船舶配套服务商+高端航运服务商”多圈层产业发展体系。2024粤港澳大湾区(前海)国际航运发展大会日前在深圳前海召开,并发起建设深圳前海深港航运产业融合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倡议,进一步促进深港航运要素便捷流动,助力前海航运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大会并在致辞时表示,大湾区航运业发展与创新备受瞩目。“前海和香港在国际航运全产业链的合作珠联璧合,是深港合作的新篇章,我们要用好香港在国际金融、国际航运服务和国际贸易的多重独特优势,为国家的国际航运事业作更大贡献,为香港航运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梁振英说。
航运业是深港合作最紧密的产业之一
大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海事生态系统”为主题。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徐海波表示,广东是中国的海洋第一大省,大湾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船队,建成了煤、油、矿、箱、粮等较为完善的专业化港口,逐步打造形成协同高效的现代化航运体系和全产业链的港湾生态圈。接下来,广东将不断完善航运网络,共建共享世界级港口群,加快建设绿色航运、智慧航运、高效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表示,2023年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前海联动香港,建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2024年1—9月,前海实现进出口总额5213亿元,同比增长50.1%,西部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0万标箱,同比增长19%,具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合作的良好基础。
未来前海将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深港金融、法律、海事等重点领域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大力发展船舶租赁、海洋科技、游轮游艇等新业态,加快建设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片区,持续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功能体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表示,香港以高质量、高效的物流和航运服务闻名全球。未来将持续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加强合作,促进海港联运模式发展,不断提高货运物流能力,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海运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
“航运业是香港的立足之本,也是深港两地共同利益最多、合作最紧密的产业之一,尤其在航运教育、海事仲裁、海员服务、航运文旅等领域,深港两地交流密切、合作频繁。”大湾区航运大会发起人及召集人、香港船东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华光海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赵式庆认为,深圳和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两个重要城市,在航运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潜力。
“未来深港双方要在港口合作、航线协调、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协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提升大湾区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说。
前海成深港航运合作成效最好区域
大会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海事局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前海通过深化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推动船舶租赁产业爆发式增长、实施海事服务创新举措、加强大湾区组合港建设、提升海事金融与法律服务水平,并依托海洋新城建设,不断提升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深圳海事局局长王建华介绍,2024年1—10月,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全年预计超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2766万标准箱,全年预计3300万标准箱;进出港的船舶达到55万艘次,全年预计66万艘次,这些数据较去年均有10%左右的增长。目前深圳港有国际办公航线265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枢纽港。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协同前海在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航运安全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深港海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王建华说。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局长陈华平表示,深圳的船舶租赁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全国前三、华南首位,前海集聚了近500家重点航运相关企业,在港口运营、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能力方面形成了集聚的优势。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袁富勇表示,前海扩区后拥有68公里海岸线,周边海岸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有13个岛屿、1个国际机场、6个港口、5个开放口岸,可一个小时之内抵达香港中环,具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会展商务等国际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具备发展海洋航运业的先天优势。
“从数据上来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注册的涉海企业约4100家,覆盖了11个行业门类,集聚了中集集团、招商工业、招商港口等龙头企业,吸引了涉海创新主体1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个、市级6个。”袁富勇说,前海是深港航运合作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区域。
(记者/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