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大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胡蕾 刘羽洁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熊子恒 吴亚男
浩渺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若飞虹横贯,如笔走龙蛇,为新时代湾区发展写下遒劲有力的一笔。
一桥贯通,万象更新。
深中通道不仅连接了深圳中山两地的地理空间,形成互补之势,将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将迎来新的加速点。这一世界级跨海超级工程,不仅促进三大都市圈联动发展,更为大湾区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建大湾区世界级产业集群。
打造大湾区融合发展重要支点
在空中俯瞰大湾区,一个倒“V”将珠江口分为东西两地。深圳中山两地直线距离仅有20多公里,之前却要北上经过虎门大桥,绕了一个100多公里、行车两小时的半圆。
湾区的互联互通越来越重要,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洪升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们去往中山企业调研,需要一整天时间,往返的车程都要四五个小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两地的物理距离大幅缩短,我们可以更好利用高校创新要素和深研院的创新模式,加速人才与技术资源在中山集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王洪升说。
有数据显示,珠江口西岸城市的GDP总和仅为东岸城市的五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世界知名高校、科技资源也主要集中在湾区东岸城市。
今年,中山市政府1号文《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明确提出,支持深圳等外市科技计划项目到中山开展成果转化,享受国家、省级项目成果转化同等政策待遇,企业研发费最高补助500万元。
“我们将借势借力深圳优质创新资源,解决中山传统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中山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围绕新时代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技术创新需求,借力深圳“科创+”“数字+”“设计+”优势,以产业应用为导向,积极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深中两地创新主体协同合作的内生动力,精准匹配深圳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平台,促成双方合作。
2023年以来,中山科技部门共向深圳有关机构推送了中山企业真实技术需求200多条,据不完全统计,共促成合作项目超40项。两地技术交易活跃度迅速攀升,2023年共达成31项深中技术交易,合同金额5370万元,同比增长144%。
共促深中产业创新与合作共赢
作为深中通道的“东承”桥头堡,中山市翠亨新区,新益昌中山产业园生产车间一台台LED封装设备固晶机,正以每小时6万至11万次的速度进行固晶测试。这里是高端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山的生产基地。
新益昌总裁办主任袁茉莉表示,深圳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中山制造业基础比较成熟、产业链完备,能承接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深中通道的开通能够更好地实现两地产业联动。未来,公司研发在南山,总部在宝安,生产在中山,依托于深中通道的链接,实现人才和制造优势互补,助力新益昌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一直以来,交通不畅制约着珠江口东岸、西岸的协同发展。换句话说,东部缺空间、西部缺产业。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让倒“V”变成“A”,两地城市的产业资源和空间资源优化组合,也带动大湾区产业经济发展。
“我们十分期盼深中通道的开通,两地往来更加便捷,不仅是降低物流等企业经营成本,而且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大利好。”深圳兆力电机负责人龚啸说,目前公司生产线70%放在中山,深圳主要承接深圳以及东莞客户的订单,与中山形成差异化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西岸城市也正在积极向东布局。中山全力抢抓深中通道通车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对标学习深圳改革创新先进经验,以“深圳创新+中山制造”为主线,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地创新一体化融合发展;江门提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与深圳探索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将深江经济合作区打造成珠江口东西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区、珠江西岸新能源产业重要增长极;珠海“深圳总部(窗口)+深珠合作区研发、生产”等发展模式,不断引领人才集聚,也驱动城市发展。
2022年,深圳中山两地就签署了《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聚焦营商环境、产业协作、交通设施、科技创新、规划协同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在深中两市首次联合举办全球招商大会上,提出共建深中经济合作区,打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协作模式,打通创新协作链。
2024年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上披露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涵盖空间、交通、产业、城市风貌等多个领域,其中涉及跨市域的产业和科技创新合作研究,主要为科技创新走廊空间规划研究、跨江低空飞行网络方案研究等。
金融与公共服务加强“软联通”
前海是深中通道深圳一侧的起点,也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时间半径缩短,将助力前海服务业半径再度扩大。
“深中通道开通后,前海所形成的改革创新成果,有望加速向湾区西岸城市输出复制,从而大大提升湾区城市制度创新一体化的水平。”前海管理局发展改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前海的服务商可就近为珠江西部企业提供股权交易、改制上市、兼并重组等资本市场专业服务,西部的市场潜力也将带动前海会展、商旅、消费等关联产业发展,深中通道带来的“过路经济”可望转化为爆发性增长的“落地经济”“流量经济”。
中山是制造业大市融资需求旺盛,深圳金融资本资源丰富,两者实现有机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将增添新动能。
2021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在牵手深交所之后,中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正越来越高。
去年2月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山服务基地(简称服务基地)揭牌,成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地金融产业交流、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服务基地成立以来,联合中山市金融相关部门组织资本市场培训,助力当地企业规范发展。
随着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圳与中山之间的通勤更加便利,资本要素流动也将加速。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拟上市资源培育、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组织专业培训、联合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为中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支持和服务。
深中通道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登陆。作为连接深圳的“桥头堡”,翠亨新区在完善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实现“政务服务同城化”。
以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为契机,中山通过翠亨新区建立与深圳的“软联通”。截至2024年6月中旬,翠亨新区已实现与深圳宝安和龙华首批超300项事项通办,涵盖了两地医保、社保、公积金、人才、企业开办等高频业务。近期,在深圳宝安区的大力支持下,该局还增设了深圳医社保自助服务机,可24小时办理超过110项医社保高频事项,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深中通道开通后,翠亨新区将在深中两地服务通的基础上,新增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协助市直部门积极推动“i深圳”APP进驻至“中易办”平台,实现两地“指尖服务”深度互联。